11月17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热爱海洋、认知蓝色国土、认识生态海洋,保护海洋环境,提升海洋意识,由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省文昌市政府、丝路青年论坛主办,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协办的“‘一带一路’上的蓝色梦想2019系列海洋生态环保公益暨第五届南海海龟保护放归活动”,在海南省文昌市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澳海滩举行。海南省林业局副局长李新民宣布活动启动,10只被救助并恢复健康的海洋濒危动物海龟,被放归大海,回归大自然“蔚蓝家园”。

海南省林业局副局长李新民,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符策万,丝路青年论坛《丝路百科》杂志代表、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振杰,联合国和平友好大使、中华岛屿文化与经贸促进会荣誉会长、上海著名文创专家佟瑞敏教授,澳门海洋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谢柏毅,中华时报传媒集团主席曾晓辉博士、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邢谷敬,海口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乾山以及交通运输部郑和研究会、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郑和海洋文化分会的代表和来自海南师范大学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留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热爱海洋生态环保及海龟的志愿者等200余人参加了放归海龟活动。随后,众多嘉宾将黄丝带挂在“五福黄丝带吉祥揽墙”上,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活动现场还有越野e族海南大队越野车展示环节,他们也是公益的践行者,在救灾抢险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来自全国各地热爱海洋生态环保及海龟的志愿者参加放龟活动

海南省林业局副局长李新民(中)宣布放归海龟活动开始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符策万在致辞时表示,当前,海南省上下正在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其中一项就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南海海龟放归活动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提升了社会对海龟资源和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邢谷敬在活动仪式上致辞说,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综合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存着良好的海洋生态系统,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海龟放龟活动经过四年不断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热爱海洋、关爱海龟的人士和环保志愿者加入到这个保护海洋濒危生物海龟的队伍中来。
海南师范大学林柳博士为现场嘉宾介绍海龟救助及保护情况海南师范大学林柳博士为现场嘉宾介绍了海龟救助及保护的具体情况,并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到保护海龟的行动中,还海龟一片“蔚蓝家园”。众所周知,海龟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海洋动物,它友善、长寿的特征,象征着吉祥与健康,深受人们崇尚。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海龟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加之持续的非法贸易和误捕误伤,海龟野外种群快速萎缩。而目前全球海龟中,绿海龟、红海龟、玳瑁和太平洋丽龟等品种大部分在我国南海均有分布。加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特别是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会长陈慧(中)向中外嘉宾介绍南海海龟保护情况。
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会长陈慧介绍说,2019第五届南海海龟保护放归公益活动的举办,目的是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推进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倡导“低碳、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广大民众自觉投身到“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行动中来。为保护海龟这一海洋濒危生物,自2015年起,在海南省主管部门和文昌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每年都会举办放归海龟公益活动,活动涵盖海洋环保讲座,海洋知识进校园、进社区和环境清理、拒绝白色(塑料袋)污染行动等内容。此次“一带一路”上的“蓝色梦想2019”系列海洋生态环保公益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丝路荟影》摄影书画艺术巡展(海南站)、海洋文化大讲堂、海南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第五届南海海龟保护放归等主题活动贯穿始终,旨在建立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平台,通过开展海龟保护活动,让民众亲近海洋生物,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培养青少年海洋意识和提高民众生物多样性的普及认知度,使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列里来,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南海周边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心热爱认养海龟的生态环保爱心人士邓超凡女士送海龟回家放龟活动已我们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年,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志愿者的参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赞许和支持。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已逐渐成为海南海洋生物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民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前四届都是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筹资及策划举办,但这届活动有海南省海洋及林业主管部门和文昌市政府主办指导,并派相关人员参与活动,显示了政府层面对落实国家关于海洋生态保护及海洋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并给予民间社团组织开展的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系列公益活动极大的鼓舞。





交通运输部郑和研究会、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郑和海洋文化分会、澳门海洋文化研究会、中华岛屿文化交流及经贸促进协会(台湾)、中国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政协历届委员联谊会、上海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学研究中心、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菲律宾慈桥基金会、三亚公共外交研究院、中国海龟保护联盟、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海口市渔业监察支队、亚太水上运动安全协会、《丝路百科》杂志、《海洋世界》杂志、海南省宋庆龄和宋耀如研究会、海南省技师学院、鲁能文昌公司、越野e族海南大队等为本次放龟活动提供了相关支持和帮助。活动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丝路百科、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中华时报等媒体支持。(图片摄影 陈振杰)
组稿:陈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