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杨东平
共建“一带一路”十多年来,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已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举起共建国家繁荣发展的梦想。
亚吉铁路让东非实现跨国电气化铁路“零的突破”;匈塞铁路大大缩短两国间通行时间;中老铁路让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雅万高铁跑出东南亚“最快速度”;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
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国际贸易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到9.7%,全球贸易增长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0.7%到2.9%。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十多年间,六大经济走廊有更多地方被点亮,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夜间灯光增长率达到5.57%,远超全球夜光1.3%的增长率。
设施联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农业种植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也同样不菲。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焙教授在斐济推动菌草技术实现简便化、标准化,菌草特色产业实现“千家万户能参与、能发展”,投入省、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
中国菌草种植技术不仅给斐济带来了新变化,也开创了中国瑙鲁关系的美好未来,给太平洋岛国带来了福祉。而今,菌草已扎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很多国家的民众亲切地称为“中国草”“幸福草”。
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中国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不仅为非洲不少国家解决粮食自足作出了贡献,更让作为最早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品种的国家之一的菲律宾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商业化、规模化种植。目前,全世界已有数十个国家在中国的帮助下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示范种植和深入研究,除中国外,全球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公顷左右,已成为全球农业合作领域中一张最亮丽的“中国名片”。
更可喜的是,除了杂交水稻外,以辣椒、西蓝花、西葫芦等为代表的中国产蔬菜种子,在打破了外国种子公司的垄断后,近年来还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遗传资源,这不仅为种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利用这些资源,让中国种业企业在某些领域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辅之以智能化、大数据技术应用,中国农业、种植业等必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大有作为。
作者:杨东平 丝路百科杂志社理事长、丝路青年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
此文刊载于《丝路百科》杂志2024年第5期
编辑、审校:《丝路百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