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18:54 en
×

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丝路青年论坛

首页 > 丝路青年论坛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1“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序四:“一带一路”青年命运共同体与青年担当

时间:2023-06-02 09:44:00 点击:6577次

640.jpg

杨东平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9年4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中国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还先后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八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已经从理念转化为积极行动,从愿景转化为光辉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日益扩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一带一路”写入党章,为“一带一路”确立了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并赋予其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使命。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提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为丝路青年提供了筑梦、追梦、圆梦的机遇和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地区青年的高度认可、积极关注和广泛参与。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丝路青年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三原则,丝路青年有责任担当,构建青年责任共同体;丝路青年有创新发展,构建青年利益共同体;丝路青年有共同愿景,构建青年命运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就是这一代丝路青年的际遇和机缘、责任与光荣。

一、丝路青年人文交流显著提速

“一带一路”建设是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际合作倡议.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社情民意基础,人文交流则是民心相通最可依赖的桥梁纽带。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在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明显提速。

例如,在文化活动方面,“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致力于为全球青年提供一个对话平台,就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第一届和第二届论坛分别于2019年2月和12月在韩国首尔和中国哈尔滨举办。第三届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2020年7月举行,来自中国、韩国、阿根廷、土耳其、南非、西班牙等23个国家的160余名青年参与,共议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

丝路青年论坛自2017年9月经全国政协领导批准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举办以来,确立了“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部署和发展形势,专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弘扬和传承“丝路精神”,每年举办中国和沿线国家青年参加的不同主题的丝路青年论坛。“2020年丝路青年论坛”的主题内容是:站在伟大的历史交汇点上,结合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的国内、国际形势,解读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认识企业及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通过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五年来丝路青年论坛、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与众多机构合作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交流活动百余场,其中“丝路大讲堂”、圆桌对话会、组织青年读丝路朗诵大会、联谊会、音乐会、座谈会、学习会,多场丝路商旅文系列专题大型展览以及编辑出版《丝路百科》杂志和《我们的“一带一路”》丛书等已成为知名文化品牌,在推动“一带一路”青年交往和人文交流,承担“民间外交”使命和责任中做出了卓有成效努力。先后有数十位国家领导人,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和驻华机构官员及国际组织代表,以及5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7万多人(次)的大学生、青年工商界人士、青年组织代表出席和参与有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丝路青年论坛国际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青年与有关国家政界、工商界和学术界人士进行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640 (1).jpg

2020丝路青年论坛参会代表合影

在教育合作方面,截止2020年12月,中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覆盖南亚、东亚及北非等国。中国教育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黑、爱沙尼亚、老挝等沿线国家教育部门签署了教育领域合作文件。2018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总数比上年增幅约为60%。北京外国语大学已开展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的专业人才培养,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是重点,借以打通民心相通的语言交流“痛点”。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将继续实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完善中非高校交流合作平台。

近年来,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持续增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成立“一带一路”相关的二级学院,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外学子,并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等项目为丝路青年来华留学提供资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青岛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专门研究机构,开展“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二、丝路青年积极参与“惠民生”

“惠民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让“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沿线国家普通老百姓,也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构筑愈加强大的民意基础。

例如,道路通,百业兴。“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中(国)老(挝)铁路是联通中老两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全长414千米,建设总工期5年,于2016年12月全线开工。中老铁路建设之前,老挝铁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这条铁路建设寄托了内陆多山的老挝人民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期盼。近五年来,一批批中老铁路的青年建设者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在崇山峻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用韧性与创新攻克一个又一个建设中的难题,用青春铸就“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35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3万个。在扶贫纾困方面,“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项目可以直接帮助当地民众脱离贫困状态。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估算,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投资所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能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至少760万人口摆脱极度贫困,并帮助至少3200万人口摆脱中度贫困。可以说,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金融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为丝路青年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跨国商业合作的机会和平台。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使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不同程度陷入“降速”甚至“暂停”“倒退”状态,人类社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安全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医疗健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保障。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团结沿线国家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联动机制,提高全球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青年科学家、医疗专家、医生、护士、医疗产业从业者、志愿者成为战疫胜疫的中坚力量,他们为中国海外派遣人员提供坚强的卫生健康保障,逆行奋战在世界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积极参与欠发达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体系,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青春力量。

三、丝路青年深度参与贸易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据公开数据,2014-2019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值累计超过44万亿人民币,年均增长达到6.1%,中国已经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2019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是9.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4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将近30%,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一个以自贸区网络和各类产业合作平台为架构的全球新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为丝路青年参与“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经贸平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其中,2020年11月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涵盖中国每年1.4万亿美元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额,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另外,到2018年底,中国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带动超过20万个就业岗位。

跨境电商也迅速成为丝路青年创新创业的“赛道”。到2019年12月,中国已经与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速超过20%,与柬埔寨、科威特、阿联酋、奥地利等国的交易额同比增速超过100%;通过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国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带动168个园区产业转型优化、超万家制造企业由低利润的经销商模式转型升级到高附加值的跨境电商。在跨境电商领域,创业者、从业者大部分是青年人才,围绕跨境电商上下游的贸易、互联网、物流、金融、咨询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多由丝路青年创办和领办。

例如,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卢旺达设立跨境电商站点,遴选卢旺达优秀青年到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学院学习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本科专业。卢旺达学生学成毕业后,阿里巴巴组织他们开展中国与卢旺达的跨境电商业务,利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将咖啡、辣椒等卢旺达特色产品卖到中国。浙江省商务厅也在积极推广这种“授人以渔”的跨境电商合作方式,通过培训交流、提供平台等扶持,支持更多丝路青年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就业创业。

四、丝路青年创新推动新金融合作

金融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支点、“发动机”与“黏合剂”。八年多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包括成立以亚投行为代表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强与现有多边金融机构合作,以及创新金融交流合作机制和设立丝路基金等专项基金。“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仅搭建了跨境投融资合作平台,还跟进设计了大量配套金融服务,包括代理行关系、银团贷款、资金结算和清算、项目贷款、账户管理、风险管理等。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金融成为丝路青年绽放创新光彩的新热点领域。随着全球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5-34岁的青年成为跨境网购的主力人群,移动电商占比超过50%,随之而来的便是金融在线化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在提升核心业务能力、业务效率、用户体验,以及降低风险与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资金融通提质增效和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加速发展,成为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建设领域。

在数字金融的浪潮中,一大批丝路青年金融家、金融科技工程师和程序员、市场经理等创新人才勇于突破旧有金融规则,以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和生态构建打造了一个个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案例。蚂蚁集团、腾讯金融、百度金融、京东数科、连连支付、PINGPONG等一批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走出去,通过申请牌照、控股或者参股当地持牌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移动支付、数字保险、互联网理财、区块链金融等数字金融服务。

例如,蚂蚁集团完成对印度最大电子钱包公司Paytm、印度尼西亚消费分期购物平台Akulaku的投资,腾讯金融与总部设在香港、亚洲领先的跨境汇款服务网络EMQ达成合作。而这些活跃在“一带一路”的数字金融独角兽企业的创办者和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才,为促进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夯实基础条件,用科技赋能金融。

五、丝路青年引领数字经济浪潮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无数青年才俊汇聚网络,用青春力量谱写着新的奋斗者之歌。据公开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用户中,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68.15%,新业态催生新岗位,美食UP主、旅游UP主、家庭医生、网络作家……青年达人在互联网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在网络世界,青年用青春热血为理想“发电”,网络公益、网络安全、大众点评……青年的活跃身影随处可见。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将达到48%,总就业容量有望达4.15亿,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在努力发展数字经济,欧美发达国家都已先后制定各自的数字化战略,一些国际组织高度重视数字经济议程,每年出台这一领域全球发展报告。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数字经济发展快车。

例如,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提出:“要支持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科技园区等领域的创新行动计划,鼓励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加强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模式交流,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发展。”会上,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被提上日程。

再如,在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老挝、沙特、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倡议提出将在扩大宽带、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合作、数字化技能培训、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投资、城市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数字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总的看,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已成为丝路青年挥洒青春的创新主战场。

六、丝路青年探索拓展国际产能合作

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各方基于发展需要和互补优势开展分工合作,重构全球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助力沿线国家加速推进工业化,形成新的互利合作关系。中资企业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素资源优势,整合国际资源与市场,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不仅有利于拓展中国发展新空间,也有利于加速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16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产能合作旨在发挥中国在装备、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比较优势,对接中国和沿线国家供给能力和发展需求,共同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大量富余优势产能是中国开展对外产能合作的产业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有助于中国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国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既有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工程机械、电解铝等传统产业的产能合作,也有多晶硅、光伏电池、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产能的合作,还有对外开展铁路、公路、航空、电网、电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而在国际产能合作中,EP(设计—采购)、EPC(设计—采购—建设)、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PPP(公私合营)、并购和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均有丝路青年的奉献和创造。

作者 杨东平:丝路青年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丝路百科》杂志社执行社长。

《2021年“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报告》执行主编

审校:张红霞

编辑:张一博
执行副总编辑:季昌仁
监制:杨东平   徐志强   蒋   涛
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理事长:杨邦杰  
丝路百科杂志社理事长:白庚胜
丝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伯平


×

欢迎登录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login
  • 手机号
  • 密码
  • 验证码
  •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 立即注册

×

欢迎注册丝路青年论坛

Welcome to registered
  • 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 密码
  • 再次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