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敬请期待!!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和越南两国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进展顺利,成果务实,有效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越南首都河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节点城市,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河内更是抓住机遇寻求新发展,特别是河内轻轨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交通更是惠及了民生。
越南河内轻轨
河内轻轨:“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
骤雨初歇,河内晚霞满天。一列迎着霞光飞驰而来的轻轨列车徐徐减速,宽敞明亮的站台上,列车员神情专注地引导列车进站。车厢门开启,阮宏光与到站的乘客热情地和站台值班员寒暄。由于家和工作单位都位于轻轨沿线,他每个工作日都往返通勤。说话间,阮宏光掏出手机展示他在车厢内拍摄的雨中街景:“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内人,以前骑摩托车上下班最怕碰到下雨,如今再没这些烦恼了,最重要的是安全,还省下不少时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带来了生活的改变。”
作为中国企业承建的越南首条城市轻轨,河内轻轨吉灵一河东线已成为当地的地标,吸引众多年轻人和游客到此打卡,不少新人还选择在车站拍摄婚纱照。该轻轨全长13.05千米,共设有12站,起点站是位于河内郊区的河东郡安义坊安义车站,终点站位于市内栋多郡吉灵坊。轻轨全线通车后,在河内早晚高峰时间,吉灵一河东线单次列车行驶需要约23分钟,比公交车或私家车出行节省近一小时,比摩托车快20分钟,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越南代表处总代表宋赞介绍,中国铁建—北京地铁联合体负责轻轨线路的接收、实施筹备和初期运营等工作。联合体派遣24名中方专家,与越方全面分享运营理念和技能,协助河内地铁建立起运营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曾参与越南轻轨项目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咨询长肖英晖介绍,联合体注重越方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专家团队毫无保留地分享北京地铁运营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相关岗位职责、运营方案及各类管理措施。线路的开通,为当地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很多越方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和管理者,河内地铁系统员工也因此拥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一带一路’是造福世界的‘发展带’。”联合体运营咨询项目副经理谢俊平毕业于中国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共有30多名像他一样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越南留学生参与了项目建设。谢俊平从一名普通翻译人员成长为中国铁建越南代表处副代表,收入逐年提高,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轻轨通车那天我和家人都十分激动,来回坐了好几趟才离开。”谢俊平说,自己家的房子位于轻轨沿线,轻轨通车后升了值,更重要的是该线路的通车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城市的生活更加富有活力。
“轻轨让我们过上了幸福日子。”联合体运营咨询专家助理阮氏红表示,“我一直渴望拥有一份稳定且长期的工作,大学毕业后进入联合体工作让我可以继续从事中文专业相关工作。中国专家们都已回国,和他们一起工作的那些时光成为我美好的人生回忆。轻轨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成为很多沿线通勤族的出行首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快捷、绿色、安全的出行方式。”
中越合作:未来将更加趋向多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问题专家杨丹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内轻轨吉灵一河东线项目有助于越南国内首都经济的发展,而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两廊一圈’规划的对接和中越两国的互联互通。其实,除了基建,中越两国还在多个领域寻求合作。”
越南轻轨的成功建造,让当地民众的生活明显提速。河内市民曾向媒体表示,当他看到正在建设中的轻轨时,就渴望有一天能乘坐它出行,摆脱日常交通堵塞的折磨,现在可算是梦想成真了。
民众对于轻轨的期盼,也显露出越南基建的不足。“虽然这十几年间越南的经济高速增长,但该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仍十分薄弱。”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研究员阳阳表示,因电力短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造成的高物流成本问题,严重制约了越南经济增长再上一个台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边外交室主任周士新也向记者表示,越南对发展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能力比较欠缺,主要是工业制造力弱,相关经验不足,全程管理难以到位。
越南轻轨正式开通运营也可谓恰逢其时。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河内人口规模达到830万人。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河内人口将达到900万人。
越南轻轨的应运而生,将有助于缓解河内交通阻塞的问题,同时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据轻轨承建方估算,每趟轻轨可运送约1000名乘客,替代至少500辆私家车,或20辆公交车,又能满足市民便捷、快速、准时的需求,极大解决了河内城市交通问题。
2017年11月,中越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备忘录》。有分析认为,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越南的“两廊一圈”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充分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源、设备、资金、运营经验,将助力越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两国海上、金融等各领域的合作,推动互联互通来加强贸易往来。
越南轻轨就是中越两国在基建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越南轻轨采用的是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经验的全产业链方式,以此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很好地弥补了越南在资金、技术上的不足。从另一个角度看,越南允许中国以全产业链的方式参与,体现了中越之间的互信。”杨丹志认为,日后中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方式可更加灵活,例如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等。
在周士新看来,轻轨的建成让越南方面认识到高效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对其未来与中国进行合作建设更多轨道交通,包括铁路交通提供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在中越之间铁路交通已经实现互联互通的情况下,随着中越之间的经济纽带越来越紧密,越南方面对中国的投资可能会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他补充道。
目前,中越双边经贸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19.7%,按人民币计价则同比增长12%。中国继续成为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越南也保持着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中国在全球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地位。
中越双方在保持贸易畅通的同时,始终坚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及民心相通,两国正寻求更多元化的合作。中越两国在电力贸易、农业、旅游服务业等领域,都会有广阔的合作机遇。
此文刊载于《丝路百科》杂志2023年第9期
编辑、审校:《丝路百科》编辑部